1941年,苏德战争爆发,叶夫列莫夫被任命为苏军第33集团军的总司令,下辖5个民兵师。众所周知,在惨烈的苏德战争中,苏德双方的损失都是惨重的,尤其是苏联,不得不靠一些民兵来作为兵源的补给。
在叶夫列莫夫的领导下,这些训练不足的民兵们的战斗力迅速提升,在苏德战争中开始越来越发挥关键的作用,甚至一度成为正面抵挡德军的主力部队之一。
叶夫列莫夫本名叫米哈伊尔·格里戈里那维奇·叶夫列莫夫,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,原先当过木匠,但他志向远大,不甘只做一个区区木匠,便报考了夜校,工作之余开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。等到18岁时,叶夫列莫夫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军人,并且参加了一战。随后的叶夫列莫夫又回国参加了十月革命,赤卫队员叶夫列莫夫也就变成了一名红军。
叶夫列莫夫认为人海战术是一种最拙劣的战术,是无能的将领依赖的法宝,他主张将领必须在战前制定合理有效的军事策略,用最小的伤亡换来胜利,而不是拿士兵的生命堆砌出一个胜利。
苏军高层在莫斯科战役胜利之后,出现了自信心膨胀,轻敌冒进的思想,比如朱可夫就认为他们此时应该乘胜追击,给溃败的德军致命一击。但叶夫列莫夫身为前线将领,却不这么认为,他认为德军目前只是攻势受挫,并没有他们认为的“溃败”,但当时的苏军从高层到普通士兵都处在一片轻敌冒进的氛围中,他的理性的建议也就被无视了。
于是叶夫列莫夫便作为追击德军的前锋开往了前线,果不其然,他们立刻就被“溃败”的德军包围了起来。此时叶夫列莫夫只能致电苏军高层,提交了自己的突围计划,但朱可夫等人却陷入了争论:突围还是维持原计划?而就在他们犹豫未决的时候,叶夫列莫夫已经被德军猛烈的攻势打得节节败退了,苏军的包围圈不断缩小,叶夫列莫夫最后只剩下两千余兵马。
苏军高层此时才知道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,但是为时已晚,他们只能出动一架飞机将叶夫列莫夫接回去。叶夫列莫夫爱兵如子,自然不愿丢下士兵自己回国,他打发走了飞机。
最后,在弹尽粮绝,突围无望的情况下,叶夫列莫夫选择了一种军人的死法,在他死后,他下属的将领和士兵千余人也都纷纷自杀。
朱可夫苏德战争叶夫列莫夫苏军德军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Powered by 足球免费直播备用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